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注释
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木末:树梢,枝头。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序
此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像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设色,表现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後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後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拾遗《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辛夷:木兰科植物,落叶乔木,高数丈,木有香气。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为玉兰。
- 坞(wù):四周高而中间凹的地方。
- 木末:树梢。
-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
-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萼片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翻译
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出鲜红的花萼。山涧口寂静无人,花儿们纷纷开放又纷纷凋零。
赏析
这首诗短短四句,描绘了辛夷花在寂静的山谷中自开自落的景象。诗人以“木末芙蓉花”开篇,点明所写之花,“发红萼”则突出其鲜艳的色泽。“涧户寂无人”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夷花“纷纷开且落”,无人欣赏与打扰,自在地绽放和凋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和超然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也蕴含着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语言简洁明快,意象鲜明生动,富有禅意。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