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貌掩巫山色,才过濯锦波。阿谁提笔上银河,月里写嫦娥。 薄薄施铅粉,盈盈挂绮罗。菖蒲花役梦魂多,年代属元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古代传说中神女所居之地,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濯锦:古代成都的一种织锦,此处可能指美丽的波纹。
  • 阿谁:谁,何人。
  • 银河:天河,银河系。
  • 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
  • 铅粉: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白色粉末。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服饰。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古代常用于祭祀和驱邪。
  • 元和:唐宪宗的年号,公元806年至820年。

翻译

她的美貌掩盖了巫山的景色,才华超越了濯锦的波纹。不知是谁,提笔描绘银河,在月光下勾勒出嫦娥的倩影。 她轻轻地施上铅粉,身着华丽的绮罗,盈盈而立。菖蒲花似乎在梦中多次出现,而她的时代,属于遥远的元和年间。

赏析

这首作品以巫山和濯锦波为背景,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诗中通过“貌掩巫山色”和“才过濯锦波”来夸张地表现女子的美貌和才华。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她在月下银河中的倩影,以及她的妆容和服饰,进一步加深了她的神秘和美丽。结尾提及“菖蒲花役梦魂多,年代属元和”,不仅增添了诗意的深远,也暗示了这位女子的身份和时代背景,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和遐想。

毛文锡

毛文锡,,字平珪,唐末五代时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