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至七字诗茶

·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椀转曲尘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後岂堪誇。
拼音

所属合集

#茶

注释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茶器具。 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碾雕白玉:把茶饼放在白玉雕成的碾子里碾碎。碾,niǎn,把东西轧碎或压平的器具。
  • :diào,一种煮茶器具。
  • :wǎn,同“碗”。
  • 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翻译

茶啊, 有着芬芳的香气,鲜嫩的芽叶。 让诗人倾慕,受僧人喜爱。 用白玉雕成的碾子来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筛子来筛滤。 用铫煎煮呈现出黄色的茶汤,倒入碗中浮动着如曲尘般的花。 夜晚之后邀请它陪伴明月,早晨之前让它面对朝霞。 洗净了古今之人而不会让人倦怠,就知道醉酒之后哪里还值得夸赞。

赏析

这首诗别出心裁,从一个“茶”字开始,逐句增添字数,从一字递增至七字,既是对茶的描绘,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字游戏。诗中描绘了茶的形态、香气,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既受文人墨客喜爱,也为僧人所钟情。描述了制茶的过程和煮茶的情景,以及人们在不同时间与茶相伴的场景。最后还强调了茶能让人清醒不倦,其意义超越了醉酒后的迷离。整首诗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将茶的形象和人文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