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一

· 元稹
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 害心俱毒螫,妖燄两吹嘘。 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虫豸:昆虫的古称。
  • 兰蕙:两种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
  • 蜂蛇:指蜜蜂和蛇,这里比喻善恶并存。
  • 害心:指恶意或害人的心思。
  • 毒螫:用毒刺刺人,比喻伤害。
  • 妖燄:邪恶的力量或气焰。
  • 吹嘘:夸大其词,这里指恶意宣传或传播。
  • 雷蛰:雷声惊醒冬眠的动物,比喻正义的力量。
  • 吞噬:吞食,比喻消灭或吞并。
  • 枯焚:烧毁至枯竭。
  • 巢穴:动物的窝,比喻恶势力的根据地。
  • 相济恶:相互助长恶行。
  • 勿谓:不要说。
  • 祸无馀:灾祸没有剩余,即灾祸不会停止。

翻译

兰花和蕙草本生长在同一块田地,蜜蜂和蛇也混杂居住。 恶意之心都带有毒刺,邪恶的气焰相互夸大传播。 雷声惊醒了冬眠的生物,吞噬和消灭了恶行,烧毁了恶势力的巢穴。 可怜的是它们相互助长恶行,不要说灾祸会停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兰蕙与蜂蛇,表达了善恶并存的世界观。诗中“害心俱毒螫,妖燄两吹嘘”描绘了恶势力的嚣张与相互勾结,而“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则预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最后两句警示人们,恶行不会自行消失,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去消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善恶斗争的深刻认识和对正义的坚定信念。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