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
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垄(lǒng):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这里指田间的水道。
- 呜咽(wū yè):低声哭泣,也形容凄切的水声或丝竹声。
- 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 塞耳:堵住耳朵,形容不愿听或听不见。
- 蒲海:即蒲昌海,今称罗布泊,位于新疆。
- 龙城:古代匈奴的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境内。
- 屈曲:弯曲,曲折。
- 野麋:即野鹿。
- 簇簇:聚集成团或成堆。
- 胡兵: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这里指边疆的士兵。
- 夜回:夜间返回。
- 磨剑处:指士兵出征前磨剑的地方,象征着战争的准备或回忆。
翻译
垄水何时与垄头分别,不在山中也能听到它的呜咽声。 出征的军人堵住耳朵,马儿不愿前行,还未到垄头已能听见水声。 人们说它是向西流入蒲海,还听说它向北绕过龙城。 垄东垄西都是曲折的,野鹿在水中饮水,成群聚集。 胡兵夜间返回水边驻扎,回忆起出征前磨剑的地方。 前方既无井也无泉,放马回头望向垄头的树。
赏析
这首作品以垄水为线索,描绘了边疆征人的孤寂与回忆。诗中,“垄水”不仅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征人的思乡之情和战争的残酷。通过“征人塞耳马不行”和“胡兵夜回水旁住”等细节,展现了征人的无奈与边疆生活的艰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征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