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题序

· 元稹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石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 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 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估客:商人。
  • 住著:固定的住所。
  • 火伴:同行的伙伴。
  • 交关:交易。
  • 鍮石:黄铜矿石,这里指用黄铜制成的假货。
  • 臂钏:手镯。
  • 项璎:项链。
  • 田舍娘:农村妇女。
  • 蕃息:繁殖增多。
  • 货贩:货物买卖。
  • 党项马:指党项族的马,党项是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
  • 吐蕃鹦:指吐蕃地区的鹦鹉,吐蕃是古代西藏的一个政权。
  • 炎洲:指南方炎热地区。
  • 火浣:火浣布,传说中不怕火烧的布。
  • 奚僮:指奴隶。
  • 侯家:贵族家庭。
  • 主第:主人的宅第。
  • 市卒:市场管理员。
  • 县胥:县里的官吏。
  • 钩距:比喻手段或策略。
  • 钱刀:指金钱。

翻译

商人没有固定的住所,只要有利可图就会行动。出门寻找同行的伙伴,回家告别父兄。父兄教导他,追求利益而不是名声。追求名声需要有所顾忌,追求利益则无所不为。伙伴们相互约束,卖假货不要卖诚信。交易时只做假交易,本钱和得失看得轻。从此一起离去,誓死不改变主意。也懂得市场上的行话,便不再顾及邻里情谊。用黄铜制成的假手镯和糯米做的假项链,回到村中卖,敲击起来声音像金石。村中的农妇,不论贵贱都不敢争辩。花费的本钱只有百钱,却已得到十倍的利润。面色变得光鲜,饮食也变得甜美。子本频繁增多,货物买卖日益兼并。驾船去沧海寻找珍珠,上荆衡采玉。北买党项的马,西擒吐蕃的鹦鹉。南方的炎洲有火浣布,蜀地有锦织成。越地的婢女皮肤滑嫩,奚族的奴隶眉眼明亮。计算衣食费用,不计远近的路程。游历天下,最终到达长安城。城中的东西市,听说有客人来便依次迎接。迎接客人并说服客人,财富多到足以倾倒权势。客人心思本来就很聪明狡猾,听到这些话心中已经惊恐。先询问十常侍,再求百公卿。侯家与主人的宅第,装饰无不精美。归来后才开始安心坐下,财富与王者相匹敌。市场管理员的酒肉臭气熏天,县里的官吏家舍建成。岂止是断绝言语,奔走极力使唤。大儿子贩卖木材,巧妙识别梁栋的形状。小儿子贩卖盐卤,不入州县征税。一人垄断市场利益,突然间像截断海面的鲸鱼。不敢轻易使用手段,一旦使用则牙齿横生。生为商人的快乐,判断你一生快乐。你又生了两个儿子,金钱何时能平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商人的生活和心态,通过商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他们追求利益、不顾道德和情感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比商人在外和在家的不同行为,以及他们与家人、邻里的关系变化,深刻揭示了商人阶层的贪婪和无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商业繁荣和商人阶级的崛起,以及他们与权力阶层的复杂关系。整体上,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唐代社会的一个侧面,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