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古称武陵郡。
  • 开元观:唐代道教寺庙,位于武陵。
  • 黄鍊师: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黄鍊师即姓黄的道士。
  • 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一个理想中的隐逸之地。
  • 尘忝:谦词,意指自己微不足道,有愧于所处的位置或所受的待遇。
  • 秦时避地人:指《桃花源记》中秦时躲避战乱而隐居的人。

翻译

先贤们盛赞桃花源的美名,我这微不足道之人怎敢居于武陵郡。 听说那些秦时躲避战乱的人,至今仍未与外界有任何往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诗中“尘忝何堪武陵郡”一句,既显示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也流露出自己对所处环境的谦逊与不安。后两句则通过对秦时避地人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