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鲜洁:清新洁净。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这里泛指客人。
  • 金管阕:金管,指乐器;阕,乐曲终了。这里指静坐无言,乐声已停。
  • 酣竟:酣畅淋漓地饮酒直到结束。
  • :夜晚。
  • 杳霭:深远朦胧的样子。
  • 丝纶:原指钓鱼用的丝线,这里比喻事物的细微状态。
  • 上心:指君王的心意。
  • 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

翻译

寒冷的江水映照着村庄和林木,亭子里弥漫着清新洁净的气息。 楚地的客人与我一同闲适地饮酒,静静地坐着,乐声已停。 我们酣畅淋漓地饮酒直到日落山头,夜幕降临,云朵归入山洞。 城楼在深远的朦胧中显得空旷,猿猴和鸟儿的声音清晰而真切。 万物的状态如同细丝般细腻,君王的心意为我决断。 我访问你关于东溪的事情,但早晚那条打柴的小路将会断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楚地客人在南亭的闲适生活,通过对寒江、村林、亭子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中“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而“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则进一步以城楼和动物的声音来衬托出夜晚的宁静和深远。结尾的“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则带有一种隐逸和超脱的意味,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和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