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 陈琏
北邙之山何其高,春雨年年生野蒿。山上古坟纷莫数,岁远年深不知主。 墓道之碑多不存,空见石羊兼石虎。只今山下多新阡,曾见何人挂纸钱。 松楸麦饭古来重,此事惟属儿孙贤。因经北邙山,高歌空感慨。 漳河隔岸是西陵,陵前松柏今安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墓地。
  • (hāo):一种草本植物。
  • 墓道:通往墓穴的道路。
  • 石羊石虎:古代墓地常见的石雕动物,用以装饰墓地。
  • 新阡:新坟。
  • 挂纸钱:中国传统习俗,将纸钱挂在墓前,以示祭奠。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植于墓地。
  • 麦饭:用麦子做的饭,古代祭祀时常用。
  • 漳河:河流名,位于河南省。
  • 西陵:指西汉皇帝的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

翻译

北邙山多么高耸,每年春雨滋润,野蒿丛生。山上古坟无数,岁月久远,已不知墓主是谁。墓道上的石碑多已不存,只留下石羊和石虎。如今山下新坟林立,曾有人挂纸钱祭奠。松树和楸树,麦饭,这些古代祭奠之物,如今只有贤惠的儿孙才会重视。我经过北邙山,高歌一曲,空自感慨。隔着漳河,对岸是西陵,陵前的松柏,不知今日是否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墓地的荒凉与沧桑。诗中,“春雨年年生野蒿”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循环,也隐喻了人世的更迭。后文通过对墓地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沉思。最后,诗人将视线转向漳河对岸的西陵,以松柏的存亡作为历史的见证,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