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北邙之山何其高,春雨年年生野蒿。山上古坟纷莫数,岁远年深不知主。
墓道之碑多不存,空见石羊兼石虎。只今山下多新阡,曾见何人挂纸钱。
松楸麦饭古来重,此事惟属儿孙贤。因经北邙山,高歌空感慨。
漳河隔岸是西陵,陵前松柏今安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墓地。
- 蒿(hāo):一种草本植物。
- 墓道:通往墓穴的道路。
- 石羊、石虎:古代墓地常见的石雕动物,用以装饰墓地。
- 新阡:新坟。
- 挂纸钱:中国传统习俗,将纸钱挂在墓前,以示祭奠。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植于墓地。
- 麦饭:用麦子做的饭,古代祭祀时常用。
- 漳河:河流名,位于河南省。
- 西陵:指西汉皇帝的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
翻译
北邙山多么高耸,每年春雨滋润,野蒿丛生。山上古坟无数,岁月久远,已不知墓主是谁。墓道上的石碑多已不存,只留下石羊和石虎。如今山下新坟林立,曾有人挂纸钱祭奠。松树和楸树,麦饭,这些古代祭奠之物,如今只有贤惠的儿孙才会重视。我经过北邙山,高歌一曲,空自感慨。隔着漳河,对岸是西陵,陵前的松柏,不知今日是否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墓地的荒凉与沧桑。诗中,“春雨年年生野蒿”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循环,也隐喻了人世的更迭。后文通过对墓地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沉思。最后,诗人将视线转向漳河对岸的西陵,以松柏的存亡作为历史的见证,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