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诗十二首

· 陈琏
苍姬都丰镐,国祚日隆昌。 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 自后继者谁,刘汉暨李唐。 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 嬴政与杨隋,再传即灭亡。 福善与祸淫,天理诚昭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姬:指周朝,因其始祖后稷被封于苍梧之地,故称。
  • 丰镐:周朝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国祚:国家的命运或王朝的寿命。
  • 隆昌:兴盛、繁荣。
  • :依赖、依靠。
  • :及、与。
  • 胤祚:子孙的福祉或王朝的延续。
  • 嬴政: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
  • 杨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
  • 再传:指王朝传承到第二代。
  • 福善:行善积德带来的福报。
  • 祸淫:放纵淫乱导致的灾祸。
  • 昭彰:明显、显著。

翻译

周朝定都于丰镐,国家的命运日益兴盛繁荣。这全靠深厚的仁德积累,而非仅仅依赖富强。后来的继承者中,有汉朝和唐朝。他们也能施行德政,因此他们的王朝得以长久延续。秦始皇和隋文帝的王朝,传承到第二代就灭亡了。行善积德带来福报,放纵淫乱导致灾祸,天理的赏罚是如此明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周、汉、唐等朝代的兴衰对比,强调了仁德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诗中,“苍姬”、“丰镐”等词语勾勒出周朝的辉煌,而“嬴政”、“杨隋”则象征着短命王朝的悲剧。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诗人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和军事力量,更在于统治者的德行和政治的公正。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

陈琏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