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也可庄上见一空

青山何处倚鸠藤,回首尘埃几折肱。 林下一壶谁共醉,渊明只好对高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鸠藤:指拐杖。鸠,音[ji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其形象常用于拐杖的装饰。
  • 折肱:比喻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肱,音[gōng],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翻译

青山之中,何处可以依靠我的拐杖,回首往事,经历了多少次挫折和尘埃。在林间,一壶酒,谁能与我共醉?只有陶渊明,他或许愿意与高僧对饮。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青山何处倚鸠藤”描绘了诗人孤独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景,“回首尘埃几折肱”则反映了他对过往挫折的感慨。后两句通过“林下一壶谁共醉”和“渊明只好对高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的羡慕,以及对高僧清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淡漠。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