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二首一

我从省事来,过失恒十九。 喜怒朝屡迁,言为夕多苟。 平生昩慎独,即事甘掣肘。 孔子万世师,天地共高厚。 颜渊称庶几,好学古未有。 我才虽卤莽,服膺亦云久。 胡然弗自力,万化脱枢纽。 颓颜无复少,此志还遂否。 岁月岂待人,光阴隙中走。 念此不成眠,晨星灿东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省事:懂事,明白事理。
  • :常常。
  • :随便,不认真。
  • (mò):昏暗,不明。
  • 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 :情愿。
  • 掣肘:比喻做事受到牵制或阻挠。
  • 庶几:差不多,近似。
  • 卤莽:粗鲁,不精细。
  • 服膺:衷心信服。
  • :实现,成功。
  • 隙中走: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翻译

自从我懂事以来,常常犯下十分之九的过失。早晨的情绪屡次变化,晚上说的话多是不经思考。我一生中未能做到在独处时谨慎,做事时总是感到受阻。孔子是万世的师表,与天地一样崇高深厚。颜渊被称赞为近似圣人,好学之深自古未有。我的才能虽然粗鲁,但对孔子的教诲衷心信服已久。为何我不努力自我提升,让万物的变化脱离了关键的控制。我已不再年轻,这些志向还能实现吗?岁月不等人,光阴如在缝隙中流逝。想到这些我无法入睡,晨星在东窗闪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自省过失众多,感慨自己在独处时的不慎和做事时的受阻,对孔子的敬仰和对颜渊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未能努力提升的遗憾。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志向能否实现的担忧,体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