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驸马沐公襄城伯李公礼部尚书张公等九日同登雨花台

· 陈琏
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 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 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驸马:古代帝王的女婿。
  • 沐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襄城伯李公:人名,襄城伯是封号,李公是尊称。
  • 礼部尚书张公:人名,礼部尚书是官职,张公是尊称。
  •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
  • 雨花台: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 石鼎:古代用来烹煮的石制器具。
  • 琼杯:美玉制成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 塞鸿:指北方边塞的鸿雁。
  • 应候:顺应时节。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 紫金山:山名,位于南京市。
  • 五云:五色祥云,常用来比喻皇帝的气象。
  • 缭绕:环绕,回旋。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皇宫或皇帝的居所。

翻译

我们一同登上京城北边的雨花台,每年重阳节都会来到这里。在松树下用石鼎煮茶,竹林边呼唤着酒,将美酒倒入琼杯。北方的鸿雁顺应时节与秋天一同到来,篱笆旁的菊花带着露水盛开。欣喜地面对着近在咫尺的紫金山,五色祥云缭绕,仿佛守护着仙境蓬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时与高官显贵一同登高赏景的情景。诗中通过松下烹茶、竹边呼酒的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同时,塞鸿应候、篱菊带露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秋天的气息。最后,紫金山与五云缭绕的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意,也隐喻着皇家的尊贵与神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皇家气象的赞美之情。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