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吏部郑侍郎

· 陈琏
职亚天官誉四驰,一朝捐馆实堪悲。 铨衡任重持公论,经济才高受主知。 玉瘗青山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平生功业谁能纪,墓石新刊太史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职亚天官:指官职仅次于天官,天官在古代指宰相。
  • 捐馆:指官员去世。
  • 铨衡:古代主管选拔官员的机构。
  • 经济:此处指治理国家的能力。
  • 玉瘗:指埋葬。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 太史辞:指史官所写的墓志铭。

翻译

他的官职仅次于天官,声誉四方传播,一旦去世实在令人悲伤。 在选拔官员的重任上,他坚持公正的言论,治理国家的才能受到君主的赏识。 他的遗体被埋葬在青山之中,仙人般离去已远,月光下的华表旁,仙鹤归来却迟迟不见。 他一生的功业谁能记录?墓碑上新刻的史官辞章,记载了他的事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一位已故侍郎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生平功绩的赞颂。诗中,“职亚天官誉四驰”一句,既点明了侍郎的高官显位,又突出了他的声名远播。随后的“铨衡任重持公论,经济才高受主知”则进一步赞扬了他在选拔官员和治理国家方面的卓越才能和公正无私。最后两句通过“玉瘗青山”和“月明华表”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庄重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典雅与含蓄。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