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归途中作

整装晨向板舆升,物外云游近类僧。 浪迹自同狂北阮,微行谁识旧东陵。 吴中别业应归去,白下名山惜未登。 非敢清时即长往,依违恐负丈夫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板舆: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
  • 物外:世俗之外,超脱于尘世。
  • 浪迹: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 北阮: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以放荡不羁著称。
  • 微行:小径,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 东陵:指东陵侯,古代隐士,这里用来比喻自己。
  • 别业:别墅,指在乡间的住所。
  • 白下:南京的别称。
  • 依违:犹豫不决。
  • 丈夫称:指有志向、有抱负的男子的称号。

翻译

早晨整理好行装,我乘坐着板舆向南都进发,仿佛超脱尘世的僧侣一般云游四方。我像那放荡不羁的阮籍一样四处漂泊,隐居的生活中又有谁能认出我曾是东陵的旧隐士呢?我应该回到吴中的别墅去,可惜还未曾登上南京的名山。我并非在清平时代就选择长久的隐居,而是犹豫不决,担心辜负了有志男子的称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郭谏臣在归途中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整装晨向板舆升”描绘了诗人出发的场景,而“物外云游近类僧”则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通过“浪迹自同狂北阮”与“微行谁识旧东陵”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有隐士之志,却又不甘于平凡的矛盾心理。最后两句“非敢清时即长往,依违恐负丈夫称”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

郭谏臣

郭谏臣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袁州司理。严世蕃在家乡分宜贪得无厌,往往假督抚之势强行索取,谏臣不阿不惧以处之。后内迁吏部主事。隆庆初屡陈时政,多所持正。官终江西参政。所作诗婉约清雅,有《郭鲲溟集》。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