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兰若

· 王称
山门隐松桂,花雨浮半空。 金仙青莲居,乃在烟霞中。 石竹覆紫苔,四璧泉濛濛。 因窥一灯影,晏坐万劫同。 众籁清梵音,浮尘愧微踪。 愿言别苦海,永矣投禅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山兰若:宝山上的寺庙。兰若,即寺庙。
  • 山门:寺庙的大门。
  • 金仙:指佛。
  • 青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
  • 烟霞:云雾和霞光,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隐逸之地。
  • 四璧:四面墙壁。
  • 泉濛濛:泉水细密而朦胧的样子。
  • 晏坐:安静地坐着。
  • 万劫: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
  • 众籁:各种声音。
  • 清梵音:清净的梵音,即佛教音乐。
  • 浮尘:指尘世间的烦恼和纷扰。
  • 苦海:佛教用语,比喻烦恼和苦难的世界。
  • 禅宫:禅寺,修行禅定的地方。

翻译

山门隐匿在松树和桂树之间,花雨飘浮在半空中。 金色的佛像和青莲般的居所,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石竹覆盖着紫色的苔藓,四面墙壁间泉水朦胧。 因为窥见了那盏灯的光影,我安静地坐着,仿佛与万劫同在。 各种声音中传来清净的梵音,尘世的烦恼显得微不足道。 愿言告别这苦难的海洋,永远投身于禅定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寺庙的静谧景象,通过松桂、花雨、金仙、青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因窥一灯影,晏坐万劫同”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对尘世的超脱。最后两句“愿言别苦海,永矣投禅宫”则强烈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