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通判还襄阳
我昔游新河,君时犹未冠。
有如金在镕,气燄巳光烂。
京华再见之,风采殊旧观。
青松既出壑,势愈凌霄汉。
对庭违夙心,佐郡试新宦。
政声如江潮,日日临堤岸。
况当有事秋,一日百趣办。
事机纷以沓,无不迎刃断。
骥足虽可展,犹自困羁绊。
去去宜努力,莫起贤劳叹。
时方需异材,九重正宵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镕(róng):熔化金属。
- 燄(yàn):火焰。
- 壑(hè):深谷。
- 霄汉:天空。
- 违夙心:违背了最初的愿望。
- 新宦:新任的官职。
- 政声:政治上的声誉。
- 有事秋:指繁忙的秋季。
- 趣办:迅速办理。
- 事机:事务的时机。
- 沓(tà):繁多。
- 迎刃断:比喻处理事情得心应手。
- 骥足:良马的脚,比喻有才能的人。
- 羁绊:束缚。
- 贤劳:辛苦劳累。
- 九重:指皇帝。
- 宵旰(xiāo gàn):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
翻译
我曾在游新河时遇见你,那时你还未成年。就像金属在熔炉中,你的才华已经光芒四射。在京城再次见到你,你的风采与以往大不相同。如同青松从深谷中长出,气势更加高耸入云。虽然你在朝中违背了最初的愿望,但作为新任的郡佐,你的政声如江潮般汹涌,每天都冲击着堤岸。特别是在这繁忙的秋季,你处理事务迅速而得力,事务虽然纷繁复杂,你却总能迎刃而解。虽然你的才能可以得到施展,但仍然感到被束缚。去吧,你应该继续努力,不要发出辛苦劳累的叹息。现在正是需要杰出人才的时候,皇帝也正日夜勤政。
赏析
这首诗是丘浚送别郑通判回襄阳的作品,通过对比郑通判年轻时的才华和现在的成就,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鼓励。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如将郑通判比作熔炉中的金属、出壑的青松,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成长和气势。同时,诗人也指出了郑通判在政治上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鼓励他不要因辛苦而叹息,而应继续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