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赵太史游飞云顶

飞云天不远,乘兴岁将除。 雨冻河山合,风高草木疏。 路从千嶂迥,归及五更初。 昏黑藤萝外,膏肓信不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云顶:山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某山峰的别称。
  • 岁将除:指年末,即将迎来新年。
  • 雨冻:雨后寒冷,使得河山之间的景色显得更加凝重。
  • 河山合:河与山连成一片,形容景色壮阔。
  • 风高:风势强劲。
  • 草木疏:草木因风大而显得稀疏。
  • 千嶂:连绵不断的山峰。
  • 五更初: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初即天快亮时。
  • 昏黑:昏暗无光。
  • 藤萝:一种攀援植物。
  • 膏肓:古代医学上指心脏的下部,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部分。

翻译

飞云顶似乎近在天边,我们乘着兴致在年末前往。雨后的寒冷使得河山连成一片,风势强劲,草木显得稀疏。路途穿越连绵不断的山峰,归来时已是天快亮时。在昏暗无光的藤萝外,我们深信此行的关键意义不会是虚幻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叶春及与赵太史在年末一同游览飞云顶的情景。诗中,“飞云天不远”一句,既表达了飞云顶的高远,也体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通过“雨冻河山合,风高草木疏”的描绘,诗人以凝重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后两句“路从千嶂迥,归及五更初”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归来的喜悦。最后,“昏黑藤萝外,膏肓信不虚”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游历意义的肯定与珍视。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