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

南望遥天隔翠微,东征消息愿多违。 忧时藜藿空悲壮,故国蓬蒿有是非。 莫雨几年啼野鬼,春农何日返山扉。 锦衣最恨愈枢府,数万貔貅一夜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藜藿(lí huò):指粗劣的食物,比喻生活贫苦。
  • 蓬蒿(péng hāo):野草,比喻荒凉或杂乱无序的地方。
  • 枢府:指中央政府或重要的政府机构。
  • 貔貅(pí xiū):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常用以比喻勇猛的军队。

翻译

向南望去,遥远的天际与翠绿的山色相隔,东征的消息总是希望落空。 忧国忧民,即使生活贫苦也感到悲壮,故乡的荒凉之地却充满了是非纷争。 不知多少年,野外的鬼魂在莫雨中哭泣,春天的农夫何时能回到山中的家门? 锦衣卫最恨的是枢府的决策,数万勇猛的士兵一夜之间归来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感慨。诗中,“南望遥天隔翠微”描绘了诗人远望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与失望。“忧时藜藿空悲壮”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也体现了诗人即使生活贫苦,仍怀有悲壮的爱国情怀。“故国蓬蒿有是非”则进一步以故乡的荒凉景象,暗喻国家的混乱和是非不分。最后两句“锦衣最恨愈枢府,数万貔貅一夜归”,通过对比锦衣卫与枢府的对立,以及士兵的突然归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和军事变动的深刻关注和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