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图为宁总制画并题

· 史谨
峭壁悬厓翠入天,蚕丛开国已茫然。 锦江东去龙门险,剑阁西来鸟道悬。 丞相阵图沙碛里,少陵诗兴草堂前。 分明旧日经行处,似觉猿声到耳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蜀山:指四川的山,这里特指成都附近的山区。
  • 峭壁悬厓:形容山势险峻,悬崖峭壁。悬厓(xuán yá)。
  • 蚕丛:古代蜀国的别称。
  • 锦江:流经成都的一条江,古称蜀江。
  • 龙门:指龙门山,位于四川境内,以险峻著称。
  • 剑阁:指剑门关,是古代蜀道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
  • 鸟道:形容山路险峻,只有鸟才能飞过的道路。
  • 丞相: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 阵图:指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一种军事阵法。
  • 沙碛:沙漠中的沙地。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居住在成都少陵附近,故称少陵野老。
  • 草堂:指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即杜甫草堂。
  • 诗兴:指作诗的兴致或灵感。
  • 旧日经行处:指过去曾经走过的地方。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山林的幽静或旅途的孤寂。

翻译

山峰陡峭,悬崖高耸,翠绿直插云天,古蜀国的开端已模糊不清。锦江水向东流去,龙门山险峻异常,剑阁关西来,山路险峻,只有鸟儿才能飞过。诸葛丞相的八阵图遗留在沙漠之中,杜甫的诗兴在草堂前激发。分明是我过去曾经走过的地方,仿佛猿猴的叫声就在耳边回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蜀地山川的壮丽景色,通过对峭壁、悬崖、锦江、龙门、剑阁等自然景观的刻画,展现了蜀地的险峻与美丽。诗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敬仰和对诗人杜甫的怀念,通过“丞相阵图”和“少陵诗兴”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的尊重。结尾的“猿声到耳边”则巧妙地以声音为媒介,勾起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增添了诗意的深远与情感的丰富。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