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
将军嫖姚北伐时,汉兵五道同出师。
使者三河募豪杰,材官半是幽并儿。
雁门燕郊一丈雪,交河蹴踏层冰裂。
鸟旆遥翻青海云,蛇弓乱射阴山月。
青海阴山若个边,芳闺桃李为谁妍。
三年玉箸频啼处,万里金钲尚未旋。
机中锦字织成久,漫诉相思别离后。
鸳被春来夜梦多,龙沙秋尽寒川走。
飞书昨夜入咸阳,诏更徵兵屯朔方。
苦战匈奴围未解,铁衣著尽边庭霜。
边庭风霜那可度,望断关山不知处。
衣冠讵惜鸾带赊,楼高枉盼鸿音暮。
自古封侯燕颔身,肯思中妇凤楼尘。
但令疏勒风烟扫,丼作阳台云雨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嫖姚(piáo yáo):古代官名,汉代霍去病曾任此职。
- 材官:古代官名,负责选拔人才。
- 幽并儿:指幽州和并州的勇士。
- 交河:地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
- 蹴踏(cù tà):踩踏。
- 鸟旆(niǎo pèi):军旗。
- 蛇弓:形状弯曲如蛇的弓。
- 阴山:山名,位于内蒙古。
- 玉箸:玉制的筷子,此处比喻眼泪。
- 金钲:古代军中用以指挥停止的乐器。
- 机中锦字:指织锦上的文字,比喻书信。
- 龙沙:指边塞沙漠。
- 咸阳: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
- 朔方:地名,古代指北方边疆。
- 铁衣:铁甲,指战士的盔甲。
-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饰,代指士人。
- 鸾带:华美的带子。
- 鸿音:指远方传来的消息。
- 燕颔:形容人的下巴如燕子般尖细。
- 阳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高远的地方。
翻译
将军在北方嫖姚地区进行北伐时,汉朝的军队分五路同时出征。使者在三河地区招募英勇的豪杰,选拔的官员大多是来自幽州和并州的勇士。雁门和燕郊地区积雪深厚,交河的冰层被踩踏得裂开。军旗在青海的云端飘扬,弯曲的弓箭射向阴山的月光下。青海和阴山是哪个边疆,美丽的家园中桃花和李花为谁而绽放。三年来,玉箸般的泪水不断流淌,万里之外的军队尚未归来。织锦上的文字已经织成很久,随意诉说着相思和别离后的心情。春天来临时,夜晚的梦境多起来,边塞的沙漠中寒流奔涌。昨夜飞书传到咸阳,诏令再次征兵驻守北方边疆。艰苦的战斗中匈奴的包围仍未解除,战士们的铁甲上沾满了边疆的霜雪。边疆的风霜难以忍受,望穿了关山却不知归途在何处。士大夫们岂会吝惜华美的带子,高楼上的人徒劳地盼望着远方的消息。自古以来,那些下巴尖细如燕子的人渴望封侯,又怎会思念家中的妇人。只要能扫清疏勒的风烟,就不再是阳台上的云雨之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将军北伐的壮烈场景和战士们的艰辛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家中妇女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比边疆的严酷与家园的温馨,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家国与个人的对比,诗人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