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副吴汝畴秋官郎赵栗天马上联句索和

· 王缜
越南燕北路迟迟,来往忠勤圣主知。 嵩祝九天倾肺腑,海涛千里听衔羁。 春醪酤我刚投分,秋色催人又别离。 更恐东方留不住,鸿飞遵渚欲兴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宪副:明代官职名,指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
  • 吴汝畴:人名,诗中的宪副。
  • 秋官郎:明代官职名,指刑部郎中。
  • 赵栗天:人名,诗中的秋官郎。
  • 联句:古代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 索和:请求别人作诗与自己的诗相唱和。
  • 迟迟:形容时间缓慢。
  • 嵩祝:指在嵩山举行的祭祀活动,这里泛指朝廷的庆典。
  • 九天:指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朝廷。
  • 衔羁:指马衔和马络头,比喻控制和束缚。
  • 春醪:春天酿造的酒。
  • 投分:情投意合。
  • 鸿飞遵渚:鸿雁沿着水边飞行,比喻离别。

翻译

越南到燕北的路途漫长而缓慢,你们来往忠诚勤勉,圣明的君主都知晓。 在嵩山的庆典上向九天高声祝福,表达内心的忠诚,千里之外的海涛也听从着你们的指挥。 春天酿造的美酒,我们刚品尝就情投意合,秋天的景色催促着我们又要分别。 更担心东方留不住你们,鸿雁沿着水边飞行,激起了我对离别的深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两位官员的敬佩与不舍。诗中,“越南燕北路迟迟”展现了旅途的艰辛,而“来往忠勤圣主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官员忠诚勤勉的赞赏。后句通过“嵩祝九天”与“海涛千里”的壮阔景象,进一步以朝廷的庆典和远方的海涛来象征他们的影响力和忠诚。结尾的“鸿飞遵渚”则巧妙地以鸿雁的迁徙比喻离别,增添了诗的离愁别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