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前一夕唐如心以近诗见问病废夜读久矣即夕口占寄意

榴花困雨不得红,溪荪浃露青烟丛。 明朝谁续五丝缕,新月初弯一线弓。 楚国神弦惜往誓,山中桂树思悲翁。 纸窗晴日能相借,锦字凭开雾眼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榴花:指石榴花。
  • 困雨:因雨水而受阻。
  • 溪荪:一种水生植物。
  • 浃露:被露水浸透。
  • 青烟丛:形容植物茂密,如同青色的烟雾。
  • 五丝缕:指端午节时系在手腕上的五彩丝线,象征驱邪避疫。
  • 新月:月初的月亮,形状如弓。
  • 一线弓:形容新月弯曲如弓。
  • 楚国神弦:指楚地的音乐,可能暗指屈原的作品。
  • 惜往誓:怀念过去的誓言。
  • 山中桂树:山中的桂树,常用来象征高洁。
  • 思悲翁:思念悲伤的老人,可能指屈原。
  • 纸窗:纸糊的窗户。
  • 晴日:晴朗的阳光。
  • 锦字:华美的文字,这里可能指诗文。
  • 凭开:依靠,借助于。
  • 雾眼空:形容眼睛因病或疲劳而模糊不清。

翻译

石榴花因雨水而未能绽放红色,溪边的荪草被露水浸透,青烟般的丛生。 明朝谁会继续系上五彩丝线,新月已经弯成一线如弓。 楚地的音乐让人怀念过去的誓言,山中的桂树让人思念悲伤的老人。 纸窗借来晴朗的阳光,华美的文字让我依靠着,模糊的视线得以清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节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榴花困雨不得红”与“溪荪浃露青烟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表达了因雨而未能盛开的遗憾,后者则描绘了雨后植物的生机。后两句通过对端午节和新月的描写,寄托了对节日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通过纸窗和锦字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病痛中寻求慰藉的心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