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儒风:儒家的风范。
- 九畿: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这里泛指全国各地。
- 江门:地名,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一竿丝:钓鱼的工具,比喻隐居生活。
- 披云剪棘:比喻经历艰难困苦。
- 坦夷:平坦,比喻生活或道路平顺。
- 坛杏:指学府中的杏树,象征学问。
- 泮芹:指学府中的芹菜,也是学问的象征。
- 吏隐:指官员隐退或兼有隐居之志。
翻译
想要振兴儒家的风范影响全国,暂时在江门放下钓鱼的竿子。 经历了披云剪棘的辛劳岁月,如今白日青天下的道路平坦顺畅。 学府中的杏树在春雨后茂盛,芹菜在晚凉时散发香气。 名声与隐退的官员身份相得益彰,闲适的生活更显珍贵,不要笑我笨拙且迟缓。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振兴之志,以及对经历艰难后生活平顺的感慨。诗中通过“披云剪棘”与“白日青天路坦夷”的对比,展现了从困苦到顺遂的人生历程。同时,以学府中的杏树和芹菜为象征,体现了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最后,作者以“名兼吏隐”自况,表明了自己既有名声又向往隐逸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和自嘲的幽默感。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
王缜的其他作品
- 《 送李中立太守之通州 》 —— [ 明 ] 王缜
- 《 都宪林见素示和山谷赠咎茶歌走笔次韵 》 —— [ 明 ] 王缜
- 《 再用前韵答马紫崖侍郎二首 》 —— [ 明 ] 王缜
- 《 过韩泷祠次邓中丞韵泷在乐昌县 》 —— [ 明 ] 王缜
- 《 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 》 —— [ 明 ] 王缜
- 《 弘治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大雪二十九日寅止正月三日晚又雪至十六日或雪或止惟十五日尤异其雪花大者约广二三寸长亦如之见者莫不惊骇余时奉命在镇是日雨水节寒如冬至沿河冻合舟不能行屋檐积雪弥月不消不知天道竟何如也感而有作 》 —— [ 明 ] 王缜
- 《 过东坡堡游月潭寺题胜景二字于石崖因次王仲明都宪韵堡在兴隆卫道中 》 —— [ 明 ] 王缜
- 《 盘蛇岭在云霄驿北三十里时正月半梅花开 》 —— [ 明 ] 王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