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当扆(yǐ):古代君主的座位,代指君主。
- 戴天:头顶天空,比喻地位极高。
- 杜邮:地名,今属陕西咸阳,此处可能指杜邮之变,即秦国丞相李斯被赵高陷害的事件。
- 人情:人之常情,指正常的情感和道理。
-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 南海:指中国南方的海域,这里可能指当时的边疆或边远地区。
- 北征:向北方的征战。
- 重昏:极度昏暗,比喻政治黑暗。
翻译
公来方始是朝廷,争奈吴儿苦讳兵。 他一来,国家才真正有了朝廷的模样,无奈吴地的孩子们却苦于避讳谈论兵事。
当扆戴天宁国是,杜邮兴念岂人情。 他作为君主,地位崇高,国家的安定是他的责任,但想起杜邮之变,这样的政治斗争岂是人之常情?
忍教丞相过南海,更有何人说北征。 怎忍心让丞相远赴南海边疆,而朝中又有谁来谈论北方的征战?
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几时明。 自古以来,浮云能够遮蔽太阳,政治的黑暗何时才能明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隐喻,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诗中“公来方始是朝廷”一句,既表达了对某位重要人物的期待,也暗示了朝廷的权威和秩序。后文通过对“吴儿苦讳兵”、“杜邮兴念”等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深刻认识。结尾的“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几时明”则是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直接批判,同时也寄寓了对光明未来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