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胡湛宇浔阳视榷便道省觐

匡庐万丈郁嵯峨,彭蠡春深旅雁过。 此去綵衣翩昼锦,遥看紫气映鸣珂。 烟波隐见渔舟晚,帆影参差估客多。 把臂青衫应湿遍,岂堪重听伯劳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彭蠡:即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 綵衣:五彩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华丽的服饰。
  • 紫气:吉祥的征兆,常用来形容有贵气。
  • 鸣珂:指贵人的马饰,珂是马勒上的装饰品。
  • 帆影:船帆的影子。
  • 估客:商人。
  • 把臂:握手,表示亲密。
  • 青衫:古代书生常穿的衣服,这里指胡湛宇。
  • 伯劳歌:一种悲歌,这里指离别的歌曲。

翻译

庐山高耸入云,郁郁葱葱,鄱阳湖春意盎然,大雁飞过。你此行穿着华丽的衣服,如翩翩起舞,远望去,你的身影仿佛被吉祥的紫气所映照。傍晚时分,渔舟在烟波中若隐若现,船帆的影子参差不齐,商人们往来频繁。我们握手告别,你的青衫应该已被泪水湿透,怎能再听那令人伤感的离别之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庐山和鄱阳湖的壮丽景色,以及胡湛宇离别时的情景。诗中,“匡庐万丈郁嵯峨,彭蠡春深旅雁过”以高远的视角展现了自然之美,而“此去綵衣翩昼锦,遥看紫气映鸣珂”则通过华丽的服饰和吉祥的紫气,预示了胡湛宇未来的荣耀。后两句“把臂青衫应湿遍,岂堪重听伯劳歌”则深情地表达了离别的哀愁,使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王禹声

明苏州府吴县人。王鏊曾孙。万历十七年进士。历官承天知府,忤中官,罢官归里。雅素好学,诗文有鏊风。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