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沙八首

天下自閒閒,人心长戚戚。 身为物所持,骑虎不得息。 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 适燕而南辕,终身无返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閒(xián xián):悠闲自得的样子。
  • 戚戚(qī qī):忧虑不安的样子。
  • :控制,影响。
  • 骑虎:比喻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 几先:先机,先兆。
  • 适燕而南辕:比喻方向或方法完全错误。

翻译

天下本可以悠闲自得,但人心却总是忧虑不安。 人的身体被外物所控制,就像骑在虎背上难以停息。 要想停息,关键在于把握先机,但这先机常人难以识别。 就像去燕国却向南走,这样的错误选择,注定一生无法回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天下的悠闲与人心中的不安,揭示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难以自拔的困境。诗中“骑虎不得息”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被外物所困的艰难处境,而“几先人不识”则指出了人们往往无法预见和把握先机,导致错误的决策。最后,“适燕而南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强调了错误选择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