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翛然容与清泠都,何求不得须黄垆。 函盖双枢合骀宕,明暗半丝分有无。 潜蛟旅雁忘兴废,疏云片月矜昭苏。 缩为椰子沁心肾,幻计无忝移山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翛然(xiāo rán):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 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 清泠(qīng líng):清澈凉爽。
  • 黄垆(huáng lú):黄土,这里指黄土覆盖的地方。
  • 函盖:包容,涵盖。
  • 双枢:比喻事物的关键或中心。
  • 骀宕(dài dàng):放纵不羁。
  • 明暗半丝:比喻事物的微妙变化或界限不分明。
  • 昭苏:恢复生机,苏醒。
  • 椰子:比喻心智或思想。
  • 沁心肾:深入心灵和精神。
  • 幻计:虚幻的计策或想象。
  • 移山愚:指愚公移山的典故,比喻坚持不懈的努力。

翻译

在清澈凉爽的洞庭湖中自由自在地悠闲自得,何必非要追求黄土覆盖的地方呢? 包容着事物的关键和中心,放纵不羁,明暗之间的微妙变化难以分明。 潜藏的蛟龙和旅行的雁群忘记了兴衰更替,疏疏落落的云朵和片片月光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将心智和思想缩减如同椰子般深入心灵,这种虚幻的计策并不逊色于愚公移山的坚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宁静与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诗中“翛然容与清泠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与舒适,而“潜蛟旅雁忘兴废”则隐喻了自然界的恒常与人事的变迁。最后,诗人以“椰子沁心肾”和“幻计无忝移山愚”作结,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坚持理想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夫之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哲学思考。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