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西清启寒亦有门,扃魂不扃金水魂。 方诸津润遂昌大,青女娥㜲失恭温。 孤云峰势向凌替,海天精彩捐烦冤。 空洞虽非万法侣,临之未易相贪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清:指西方的清冷之地。
  • 扃魂:扃(jiōng),关闭;魂,指精神或灵魂。
  • 金水:指金色的水,这里可能指月光或某种神秘的水流。
  • 方诸:古代传说中的水名,这里可能指某种神秘的水域。
  • 津润:滋润,润泽。
  • 昌大:昌盛,壮大。
  • 青女:指青色的女子,可能指某种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 娥㜲:娥(é),美丽的女子;㜲(nǐ),古代女子的一种美称,这里可能指美丽的女子。
  • 恭温:恭敬而温和。
  • 孤云:孤独的云。
  • 凌替:凌(líng),超越;替,替代,这里指超越其他。
  • 海天:海与天,指广阔的自然景象。
  • 精彩:光彩夺目,这里指海天之间的壮丽景象。
  • 捐烦冤:捐(juān),放弃;烦冤,烦恼和冤屈,这里指放弃烦恼。
  • 空洞:空旷而深邃。
  • 万法:指世间万物。
  • 贪吞:贪婪地吞噬。

翻译

西方的清冷之地开启了寒冷之门,只关闭了灵魂而不关闭金色的水流之魂。 方诸水域的滋润使得万物昌盛壮大,青色的女子和美丽的女子失去了恭敬与温和。 孤独的云峰势必要超越其他,海天之间的壮丽景象放弃了烦恼和冤屈。 空旷而深邃之地虽非万物之伴侣,但面对它也难以贪婪地吞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景象,通过西清、金水、方诸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孤云峰势向凌替,海天精彩捐烦冤”表达了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和超然态度。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