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羁心劈破芥浮居,色色消沈远近如。 险目不平夹韵度,凉魂小住姑安舒。 孙刘战争问沤沫,怀葛徂伏留萧疏。 情知涕泗无栖泊,放浪磊砢任太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羁心:被束缚的心情。
  • 芥浮居:比喻微不足道的住所。
  • 色色:一切,种种。
  • 消沈:消沉,指事物逐渐衰败。
  • 险目:指眼中所见之景,令人感到危险或不安。
  • 韵度:韵律,此处指自然景色的节奏和美感。
  • 凉魂:清凉的心灵。
  • 小住:暂时停留。
  • :姑且。
  • 安舒:安宁舒适。
  • 孙刘战争: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刘备之间的战争。
  • 沤沫:水泡,比喻短暂无常。
  • 怀葛徂伏:怀念过去,葛藤伏地,比喻隐居或退隐。
  • 萧疏:稀疏,冷清。
  • 涕泗:眼泪和鼻涕,泛指哭泣。
  • 无栖泊:没有停留的地方。
  • 放浪:放纵不羁。
  • 磊砢:形容山石堆积,此处比喻心情的起伏。
  • 太虚:天空,也指宇宙的虚无状态。

翻译

被束缚的心情像被劈开一样,从微不足道的住所中解脱出来,一切事物都显得消沉,远近都如此。眼中所见的景色令人感到不安,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依然存在。清凉的心灵暂时停留,姑且享受这份安宁舒适。询问孙权和刘备之间的战争,就像询问水泡一样短暂无常,怀念过去隐居的生活,留下的是冷清和稀疏。明知哭泣也无法找到停留的地方,便放纵不羁,任由心情起伏,任由自己飘荡在宇宙的虚无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羁心”与“芥浮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束缚和居所的微不足道,而“色色消沈”则进一步以景寓情,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后文通过对“孙刘战争”和“怀葛徂伏”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和平与隐居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以“放浪磊砢任太虚”作结,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任由心灵自由飘荡的豁达情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