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赴李缓山之约桓伊山下遇雨

葛衣疏透雨珠閒,习习轻风宿暑阑。 白练半飞分木末,丹虹双绾擭云关。 笛声恰在桓伊步,饭颗初逢杜甫山。 珍重碧烟开玉镜,明宵何夕照双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宿暑:残留的暑气。
  • 白练:白色的绸带,比喻瀑布或流水。
  • 木末:树梢。
  • 丹虹:彩虹的美称。
  • 双绾:双双盘绕。
  • (huò):抓住。
  • 云关:云雾缭绕的山口或隘口。
  • 桓伊:东晋时期的音乐家、将领,尤以吹笛著称。
  • 饭颗:山名,相传为杜甫的故居。
  • 杜甫山:即饭颗山,因杜甫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 碧烟:青烟,指水面上的雾气。
  • 玉镜:比喻平静清澈的水面。
  • 明宵:明亮的夜晚。
  • 双颜:双方的面容,指与李缓山相聚的情景。

翻译

葛布衣裳被雨水浸透,雨珠闲适地散落,微风习习,残留的暑气渐渐消退。 白色的水流如练,半空飞溅,分落在树梢之上,彩虹如双带盘绕,紧紧抓住云雾缭绕的山口。 笛声恰好在桓伊的步履间响起,饭颗山上初次遇见了杜甫。 珍惜这碧烟缭绕中展开的玉镜般的水面,明亮的夜晚,何时才能再次映照出我们的面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清新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诗中“葛衣疏透雨珠閒”一句,既展现了雨后的清凉,又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后文以“白练”、“丹虹”等自然景象,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雨后山水的美丽画卷。结尾处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增添了诗意的温馨与深远。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