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同章载谋看月

草堂新筑延新月,夕望春烟散夕清。 天地空轮原自昔,莺花流目不须惊。 东风摇柳拖柔影,绿晕莎肥炫露明。 莫拟华亭归鹤怨,湘山布谷未催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新月:迎接新升起的月亮。
  • 夕望:傍晚时眺望。
  • 春烟:春天轻柔的雾气。
  • 流目:放眼观赏。
  • 绿晕:绿色的光晕,这里指草木的绿色。
  • 莎肥:莎草茂盛。
  • 炫露明:闪耀着露珠的光芒。
  • 华亭归鹤怨:华亭,地名,在今上海松江,古时有“华亭鹤唳”之说,指华亭谷的鹤叫声,后用来比喻对过去生活的留恋。这里指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湘山布谷未催耕:湘山,泛指湖南的山;布谷,布谷鸟,常在春天鸣叫,古人认为它的叫声是在催促农人耕作。这里指春天已到,但布谷鸟还未开始催促耕作,意味着春耕尚未开始。

翻译

草堂新建,迎接新月,傍晚时分眺望,春日的轻烟散去,夜晚格外清朗。 天地间的空旷轮转自古如此,莺花映入眼帘,不必惊讶。 东风轻拂柳枝,摇曳着柔美的影子,草木的绿色光晕中,莎草茂盛,闪耀着露珠的光芒。 不要像华亭的鹤那样怀念过去的哀怨,湘山的布谷鸟还未开始催促耕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草堂新月下的宁静景象,通过“新月”、“春烟”、“莺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中“天地空轮原自昔”一句,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而“莺花流目不须惊”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超然。后两句通过对“华亭归鹤怨”和“湘山布谷未催耕”的对比,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心境。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