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体卦名

豫子殉其道,井生贵所希。 坎流邈殊涂,既济愉同归。 比肩通异理,蒙袂轻调饥。 蹇余纫秋兰,升高搴野薇。 剥芧充晨餐,畜荷资霜衣。 离离劈椒房,鼎鼎闭松扉。 履石探晴云,临崖款夕晖。 益知荣公乐,渐看卜子肥。 颐生喻明窗,观物避炎威。 随兹寒暑谢,遁迹冀无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子:指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侠士。
  • :为追求某种理想或目标而牺牲生命。
  • 井生:指隐居生活。
  • :重视。
  • 坎流:比喻人生的艰难险阻。
  • 既济:《易经》中的卦名,意为完成。
  • 比肩:并肩,比喻志同道合。
  • 蒙袂:用袖子遮面,形容不愿见人。
  • 调饥:即“调饥”,指解决饥饿。
  • :《易经》中的卦名,意为困难。
  • :穿线。
  • :拔取。
  • 剥芧:剥去茅草的皮。
  • :供给。
  • 离离:形容分散。
  • 鼎鼎:形容繁忙。
  • 履石:踩着石头。
  • :寻找。
  • 益知:更加明白。
  • 荣公:指荣启期,春秋时期的隐士。
  • 卜子:指卜商,春秋时期的贤人。
  • 颐生:保养生命。
  • 观物:观察事物。
  • 避炎威:避开酷热的威力。
  • 随兹:随着这。
  • 寒暑谢:寒暑更替。
  • 遁迹:隐居。
  • 无违:不违背。

翻译

豫让为了他的道义而牺牲,井生的隐居生活是他所珍视的。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最终我们都希望能达到一个圆满的归宿。志同道合的人虽然理解不同的道理,但用袖子遮面,轻松地解决饥饿。在困难中我穿线秋兰,登上高处拔取野薇。剥去茅草的皮作为早餐,用荷花作为霜衣。分散的劈开椒房,繁忙地关闭松门。踩着石头寻找晴朗的云彩,站在悬崖边享受夕阳的余晖。更加明白荣启期的快乐,逐渐看到卜商的肥沃。在明亮的窗前保养生命,观察事物避开酷热的威力。随着寒暑的更替,我选择隐居,希望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运用《易经》中的卦名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诗中,“豫子殉其道”和“井生贵所希”展现了不同人生选择的价值,而“坎流邈殊涂,既济愉同归”则强调了无论道路多么艰难,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细节,如“蹇余纫秋兰”、“剥芧充晨餐”,作者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夫之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