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落花诗九首

乘春春去去何方,水曲山隈白昼长。 绝代风流三峡水,旧家亭榭半斜阳。 轻阴犹护当时蒂,细雨旋催别树芳。 唯有幽魂消不得,破寒深醴土膏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曲山隈(wēi):水流弯曲处和山坳。
  • 绝代:指超群出众,无人能比。
  • 风流:此指风景的优美。
  • 三峡水:指长江三峡的壮丽水景。
  • 亭榭:建在园林中的亭子和台榭。
  • 轻阴:微弱的阴影。
  • 细雨:小雨。
  • 幽魂:指落花的灵魂。
  • 土膏:肥沃的土地。

翻译

春天乘着春意离去,她要去往何方?在水流弯曲处和山坳里,白昼显得格外漫长。这里有着超群出众的风光,就像三峡的壮丽水景,旧日家园的亭台楼阁半掩在斜阳之中。微弱的阴影仍然保护着曾经的落花,细雨却催促着别树的花朵开放。只有那些落花的幽魂无法消散,它们在寒冷中深深地沉浸,享受着肥沃土地的香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离去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落花的哀愁与不舍。诗中,“水曲山隈白昼长”一句,既描绘了春日景色的宁静与悠长,又暗示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绝代风流三峡水”与“旧家亭榭半斜阳”形成对比,前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后者则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最后两句“唯有幽魂消不得,破寒深醴土膏香”,则巧妙地将落花的幽魂与肥沃的土地相结合,表达了落花虽逝,但其精神永存的哲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