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重来北山客,却愧草堂灵。 窈窕郑生谷,寂寥扬子亭。 检山收地志,盥手阅心经。 长日看逾短,秋声入夜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来:再次来到。
  • 北山:山名,此处可能指具体地点。
  • 草堂:简陋的居所,常用来指文人隐居的地方。
  • :此处指草堂的灵气或主人的精神。
  • 窈窕:形容山谷深远幽静。
  • 郑生谷:可能指某个隐士或文人的居所。
  • 扬子亭:可能指某个亭子,与扬子江有关。
  • 检山:翻阅山中的资料或记录。
  • 地志:记载地理、历史等的地方志书。
  • 盥手:洗手,表示虔诚或清洁。
  • 心经:佛教经典,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等。
  • 夜铃:夜晚的铃声,可能指寺庙的钟声或风铃声。

翻译

再次来到北山,作为客人,我却感到自己不如这简陋的草堂有灵气。 山谷深远幽静,如同郑生的隐居之地;亭子寂静无人,宛如扬子的故居。 我翻阅着山中的地志,虔诚地洗手后阅读心经。 白昼看似漫长,但秋天的声音在夜晚的铃声中显得更加短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重游北山时的所感所思。诗中,“重来北山客,却愧草堂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世俗身份的反思。通过对比“窈窕郑生谷”与“寂寥扬子亭”,诗人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后两句则通过“检山收地志,盥手阅心经”来体现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宗教的虔诚。结尾的“长日看逾短,秋声入夜铃”则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秋夜的静谧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