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卢允言晚次鄂州

· 王恭
日夕卸帆黄鹤浦,三湘夜色带霜天。 风鸣岸叶潮初落,月到船窗客未眠。 邻笛凄凉临野水,驿楼迢递隐江烟。 年年踪迹犹萍梗,肠断孤云若个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夕:傍晚。
  • 卸帆:降下船帆。
  • 黄鹤浦:地名,位于长江边。
  • 三湘:泛指湖南一带。
  • 驿楼:古代供邮差休息的楼房。
  • 迢递:遥远的样子。
  • 江烟:江面上的雾气。
  • 踪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 萍梗:浮萍和断梗,比喻漂泊不定。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孤云:孤单的云朵。
  • 若个:哪个,何处。

翻译

傍晚时分,船帆在黄鹤浦降下,三湘的夜色伴随着霜天。 风声中,岸边的树叶沙沙作响,潮水初退,月亮照进船窗,客人却未能入眠。 邻近的笛声凄凉,临着野水,驿站的楼房遥远,隐没在江面的雾气中。 年复一年,我的行踪如同漂浮的萍梗,心中极度悲伤,那孤单的云朵,究竟飘向何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泊船江边的孤寂景象,通过“风鸣岸叶”、“月到船窗”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诗中“邻笛凄凉”与“驿楼迢递”进一步加深了旅途的孤独与遥远感。结尾的“年年踪迹犹萍梗,肠断孤云若个边”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与对归宿的渴望,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