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在庐山创立东林寺,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
- 东林:即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 扉:门。
- 翠岑:青翠的山峰。
- 祗树:指祗园,佛教圣地之一,这里泛指佛寺。
- 色相: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
- 昙花:佛教中象征短暂的花,比喻佛法之难得。
- 禅心:参禅的心境。
- 香界:指佛寺。
- 孤磬:单独的磬声,磬是佛教中的一种打击乐器。
- 梵音:佛教音乐,指诵经声或佛教音乐。
- 习隐:习惯于隐居。
- 浮生:佛教用语,指人生。
翻译
慧远高僧在东林寺的生活潇洒自在,他的闲居之门隐藏在青翠的山峰之间。 春天到来,佛寺中的树木忘却了世俗的色相,而在空寂的寺院里,昙花一现,显现出禅的深意。 白云半遮半掩地迷住了通往佛寺的山路,而孤寂的磬声从中峰传出,响彻梵音。 这里向来是适合隐居修行的好地方,人生中能有几次机会来此寻觅心灵的宁静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东林寺的静谧与高僧慧远的超然生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竹里闲扉隐翠岑”、“白云半岭迷香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禅意氛围。同时,通过对佛教元素的运用,如“祗树”、“昙花”、“禅心”、“梵音”,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领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人王恭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