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道中晚眺闻明日驾至德州

· 王绂
漠漠长堤起暮烟,烟深茅屋数家连。 灯前人卖当垆酒,月下牛牵上水船。 官柳萧条霜落后,乡山迢递雁归先。 明朝应候銮舆近,五色龙光动九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 长堤:长长的堤岸。
  • 暮烟:傍晚的烟雾。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当垆酒:在酒店柜台前卖的酒。
  • 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只。
  • 官柳:官方种植的柳树。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冷落。
  • 霜落:霜降后,霜花落下。
  • 乡山:家乡的山。
  • 迢递:形容遥远。
  • 雁归:大雁南飞,表示季节的变化。
  • 应候:按照时令。
  • 銮舆:皇帝的车驾。
  • 五色龙光:五彩的光芒,常用来形容皇帝的威严和荣耀。
  • 九天:指天空的最高处,也用来形容皇帝的尊贵。

翻译

长长的堤岸上,烟雾弥漫,傍晚时分,几家茅屋在烟雾中若隐若现。酒店柜台前,有人在灯下卖酒,月光下,牛牵着逆流而上的船只。官方种植的柳树在霜降后显得格外凄凉,家乡的山显得遥远,大雁比人先一步归去。明天皇帝的车驾应该会到达德州,五彩的光芒将照亮天空,显得格外尊贵和荣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长芦道中晚眺的景象,通过“漠漠长堤”、“暮烟”、“茅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灯前人卖当垆酒,月下牛牵上水船”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的生活场景,而“官柳萧条霜落后,乡山迢递雁归先”则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结尾预想皇帝驾临的盛况,以“五色龙光动九天”作结,既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也暗示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