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孝石田山房

· 王恭
阿谁书室山阴墅,旧是郎官栖隐处。 山头先雪剪茅茨,石上开云种禾黍。 禾黍秋香酒满杯,绿萝花发映莓苔。 龙龛树底钟初断,金漆湖边月又来。 柴门尽日人稀到,山叶无风自飞堕。 阶下红泉鸟饮残,谷口青泥鹿行破。 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 青山醉逐渔樵伴,白眼羞逢杜宛儿。 金陵大道青天上,别后丘园也惆怅。 四壁寒蛩夜夜声,一帘草蔓青青长。 往事浮云共渺然,风流嘉政殁仍传。 旧箧愁看书尚在,开门时见揭犹悬。 看君亦是青云器,野性还应爱山水。 高卧山中绝世尘,萧萧风木更悲辛。 男儿达节有如此,未必寻常畎亩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谁:谁。
  • 郎官:古代官职名。
  • 栖隐:隐居。
  • 茅茨:茅草屋顶。
  • 禾黍:泛指农作物。
  • 莓苔:青苔。
  • 龙龛:古代藏书的地方。
  • 金漆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形容简陋的门户。
  • 阶下:台阶下面。
  • 红泉:指泉水因含有某种矿物质而呈现红色。
  • 谷口:山谷的出口。
  • 鹿行破:鹿行走时踏破的痕迹。
  • 渔樵伴:渔夫和樵夫,泛指隐居生活的人。
  • 白眼:轻视、不屑的眼神。
  • 杜宛儿: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寒蛩:秋天的蟋蟀。
  • 风流嘉政:指美好的政治或政策。
  • :小箱子。
  • 揭犹悬:揭开悬挂的东西。
  • 青云器:有才能的人。
  • 达节:达到高尚的节操。
  • 畎亩人:田间劳作的农民。

翻译

谁的书房在山阴的别墅里,那里曾是郎官隐居的地方。山上已先下雪,剪去了茅草屋顶,石上开垦云雾,种植着农作物。秋天,农作物散发出香气,酒杯满满,绿萝花盛开,映照着青苔。在藏书的树下,钟声初断,金漆湖边的月亮又升起。

柴门整天少有人到访,山叶无风自飘落。台阶下的红泉水,鸟儿饮后残余,谷口的青泥,鹿行走时踏破。记得郎官未做官时,就在这石田茅舍中隐居。青山中醉心追逐渔夫和樵夫的伙伴,不屑见到杜宛儿。

金陵的大道高耸入云,离别后的田园也感到惆怅。四壁寒蛩夜夜鸣叫,一帘草蔓青青长长。往事如浮云般渺茫,美好的政治虽逝去但仍被传颂。旧日的小箱子中,愁绪满溢,书尚在,开门时见到悬挂的东西。

看你也是有才能的人,野性中还应爱山水。高卧山中,远离尘世,风木更添悲辛。男儿有如此高尚的节操,未必是寻常的田间劳作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居山中的郎官的生活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山头先雪剪茅茨,石上开云种禾黍”等句,以自然景象映衬出隐士的清高与自足。后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