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雁山望太常峰有怀所知

· 王恭
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 胜槩无期到,幽人何处逢。 仙源云缥缈,秪苑树蒙茸。 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槩(shèng gài):壮丽的景色。
  • 幽人:隐士。
  • 秪苑(zhī yuàn):指寺院。
  • 蒙茸(méng róng):形容树木茂密。

翻译

在雁山的青翠之中,我远远地望见了太常峰。 这壮丽的景色我无从预料何时能到达,隐士们又在何处相逢呢? 仙源之地云雾缭绕,寺院周围的树木茂密葱茏。 兴尽之后,我独自归去,空旷的林中回荡着傍晚的钟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太常峰时的深情与遐想。诗中,“雁山青翠”与“太常峰”相映成趣,展现了山川的壮美。通过“胜槩无期到,幽人何处逢”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知音难寻的怅惘。后两句以云雾缭绕的仙源和茂密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结尾的“独归去”与“暮钟”声,更添一丝孤寂与悠远,使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