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宪吏郑彦林考满赴吏部

· 王恭
我昔维舟东上潭,见君家住岐阳南。 门垂栗里先生柳,身著柏台从事衫。 前年寄诗沙头道,去年期我山中庵。 匹马今朝又离别,斗酒何年共笑谈。 今去皇州霜正落,况逢淮树叶初酣。 吴女当垆卷细袖,白门烧酒破红柑。 人人尽道山公好,于尔长林无不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舟:系船停泊。
  • 岐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地方的南面。
  • 栗里先生柳:指门前种有柳树,栗里先生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文人。
  • 柏台从事衫:指在官府工作,柏台可能指官署。
  • 沙头道: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山中庵:山中的小屋或寺庙。
  • 斗酒:指饮酒作乐。
  • 皇州:指京城。
  • 淮树:指淮河流域的树木。
  • 吴女当垆:指吴地的女子在酒店工作。
  • 白门:地名,可能指南京。
  • 山公:指山中的隐士或神仙。

翻译

我曾经乘船向东前往潭地,见到你家位于岐阳的南面。门前垂挂着栗里先生的柳树,你身着柏台从事的官服。前年你寄诗给我,地点在沙头道,去年你又约我在山中的庵里相见。今天你骑马又要离别,不知何时我们能再次举杯笑谈。现在你前往京城,正是霜降时节,况且淮河边的树叶刚开始变色。吴地的女子在酒店卷起细袖,白门的烧酒搭配红柑。人人都说山公好,对于你来说,长林之地无所不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其友人郑彦林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情。诗中通过回忆往昔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霜降、淮树变色等,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最后,诗人以“人人尽道山公好,于尔长林无不堪”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