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德成岩道者二首其一

· 王恭
巢居迥无迹,浮人岂知名。 振文掇霞采,孤坐白云英。 神閒了遗境,欲澹将寡营。 摽枝与野鹿,邈然两忘形。 适来本何期,倏别宁钟情。 长啸忽归去,啾啾鸾鹤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巢居:指隐居山林,如鸟筑巢。
  • (jiǒng):远。
  • 浮人:世俗之人。
  • 振文:挥动文采,指创作诗文。
  • 掇霞采:拾取云霞之美,比喻捕捉自然景色的神韵。
  • 孤坐:独自坐着。
  • 白云英:白云的精华,比喻高洁的品质。
  • 神閒:心神宁静。
  • 了遗境:完全遗忘了尘世的境界。
  • 欲澹:欲望淡泊。
  • 寡营:少有经营,指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
  • 摽枝:树枝。
  • 邈然:遥远的样子。
  • 两忘形:彼此都忘记了形体,形容心境超脱。
  • 适来:刚才来。
  • 倏别:突然分别。
  • 宁钟情:怎能不动情。
  • 长啸:长声呼啸,表示超脱尘世。
  • 啾啾:鸟鸣声。
  • 鸾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仙境。

翻译

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世俗之人又怎能知晓我的名字。我挥动文采,捕捉云霞之美,独自坐着,品味白云的高洁。心神宁静,完全遗忘了尘世的境界,欲望淡泊,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与树枝和野鹿相伴,彼此都忘记了形体,心境超脱。刚才来时本无预期,突然分别又怎能不动情。长声呼啸,忽然归去,只留下啾啾的鸾鹤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巢居迥无迹”、“孤坐白云英”等意象,展现了隐士远离世俗、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诗中的“神閒了遗境”、“欲澹将寡营”表达了隐士淡泊名利、心境宁静的生活态度。最后,“长啸忽归去,啾啾鸾鹤声”则以仙境般的景象,象征了隐士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理想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