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行

· 王恭
清秋发佳兴,著屐穷翠微。 鸟度黄叶涧,猿啼白云扉。 野寺隐孤磬,遥峰当夕晖。 浮云淡空宇,石濑清心机。 缅怀苏门啸,愿拂林中衣。 长歌望薜萝,思与尘世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著屐(jī):穿着木屐。
  • 翠微:山色青翠,这里指山。
  • :山间的水沟。
  • :门。
  • (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指寺庙中的钟声。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石濑(lài):山石间的急流。
  • 心机:心思,心计。
  • 缅怀:深情地怀念。
  • 苏门啸:指古代隐士苏门先生(阮籍)的啸声,象征隐逸生活。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居所。

翻译

在清秋时节,我兴致勃勃,穿着木屐深入青翠的山中。鸟儿在黄叶覆盖的山涧中飞翔,猿猴在白云环绕的山门前啼叫。野外的寺庙中传来孤独的钟声,远处的山峰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清晰。浮云淡淡地飘在空中,山石间的急流洗涤着我的心灵。我深情地怀念古代隐士苏门先生的啸声,希望能拂去林中的尘埃,穿上隐士的衣裳。我长声歌唱,望着薜荔和女萝,思考着与尘世的隔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山行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中“鸟度黄叶涧,猿啼白云扉”等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生机,而“缅怀苏门啸,愿拂林中衣”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情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