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沙堤送别造士王克刚赴召入翰林

· 王恭
新宁海边沙作堤,人烟两岸草萋萋。 潮归鹅鹳印行迹,雨到枫州沙更白。 沙山缭绕大堤平,故老虚传宰相名。 渔梁晚波牛渡浅,堰口春泥马蹄软。 新水还流旧水声,古人过尽今人行。 青幔红桥几回别,官柳秋风不堪折。 才子辞乡近九重,衔杯堤下动别容。 遥知草诏明光里,沙上空流送别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即赋诗。
  • 沙堤:由沙子堆积而成的堤坝。
  • 造士:培育士人,指教育人才。
  • 王克刚:人名,赴召入翰林的士人。
  • 新宁:地名。
  • 鹅鹳:一种水鸟。
  • 枫州:地名。
  • 沙山:沙丘。
  • 缭绕:环绕。
  • 故老:年老的居民。
  • 虚传:传说,流传。
  • 渔梁:渔人设的捕鱼设施。
  • 晚波:傍晚的波浪。
  • 牛渡:牛涉水过河。
  • 堰口:水坝的出水口。
  • 青幔:青色的帐幕。
  • 红桥:红色的桥梁。
  • 九重:指皇宫,比喻极高。
  • 草诏:起草诏书。
  • 明光:指皇宫内的明光殿。

翻译

在新宁海边,沙子堆积成了堤坝,两岸的人家和草地郁郁葱葱。潮水退去后,鹅鹳在沙滩上留下了足迹,雨落在枫州,沙子显得更加洁白。沙丘环绕着平坦的大堤,老人们传说着宰相的故事。傍晚时分,渔梁上的波浪轻轻拍打着,牛儿涉水过河,水坝的出水口春泥松软,马蹄轻柔。新水与旧水声交织,古人已逝,今人继续前行。青色的帐幕和红色的桥梁见证了几次离别,秋风吹过官柳,令人不忍折断。才子离开家乡,前往皇宫,我们在堤下举杯告别。遥想他将在明光殿内起草诏书,而沙堤上只留下了送别的足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新宁海边沙堤的景色,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潮归鹅鹳印行迹,雨到枫州沙更白”等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结尾处对才子前程的遥想,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