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造士萧戴贡胄监兼似国子博士林志仁

· 王恭
西上青云引兴浓,泮林才子蹑仙踪。 边淮独树千峰雪,极浦寒山半夜钟。 璧水到时春雁尽,金门朝退故人逢。 风流博士如相问,白首林泉事事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邑造士:指地方上的才子。
  • 贡胄监:指国子监,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 国子博士:国子监的教授。
  • 泮林:指学宫的林木,代指学府。
  • 蹑仙踪:追随仙人的足迹,比喻追求高远的学问或理想。
  • 边淮:指淮河边。
  • 极浦:遥远的水边。
  • 璧水:指清澈的水,常用来比喻学问的清澈。
  • 金门:指朝廷。
  • 风流博士:指有才华的学者。
  • 白首:指年老。
  • 林泉:指隐居的地方。
  • :懒散。

翻译

西行赴京求学的兴致浓厚,学府中的才子追随仙人的足迹。 淮河边的独树映着千峰的雪,遥远水边的寒山传来半夜的钟声。 当清澈的水流到时,春雁已尽,朝廷朝会结束,故人相逢。 若风流的博士问起我,我已是白发苍苍,隐居林泉,事事懒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才子赴京求学的情景,以及他对未来和过去的思考。诗中通过“西上青云”、“泮林才子”等词展现了求学的热切和才子的风采,而“边淮独树”、“极浦寒山”则营造了一种孤寂而高远的意境。后两句转向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懒散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的风采和情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