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

· 王恭
燕山榆叶望秋稀,雪羽潇潇向楚微。 夜雨芦花看不定,夕阳枫树见初飞。 影随汉骑营边落,梦绕胡儿笛里归。 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指燕山山脉,位于今河北北部。
  • 榆叶:榆树的叶子。
  • 雪羽:形容白雁的羽毛如雪一般洁白。
  • 潇潇:形容风雨声。
  • :指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 芦花:芦苇的花,秋季开花,呈灰白色。
  • 枫树:落叶乔木,秋季叶子变红。
  • 汉骑:汉朝的骑兵,这里泛指军队。
  • 胡儿笛:胡人的笛子,这里指边塞的笛声。
  • 石城:指金陵(今南京),因其城墙坚固如石而得名。
  • 暮云:傍晚的云。

翻译

燕山的榆叶在秋风中日渐稀疏,白雁如雪的羽毛在潇潇的风雨中向楚地飞去。夜雨中,芦花摇曳,难以辨认;夕阳下,枫树旁,初次见到白雁飞翔。它们的身影仿佛随着汉军的骑兵在营边落下,梦中似乎被胡人的笛声牵引着归去。你到达石城时,霜降渐冷,傍晚的云彩断裂,仿佛要沾湿你的衣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白雁南飞的景象,通过燕山、榆叶、雪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美丽的秋日氛围。诗中“夜雨芦花”与“夕阳枫树”的对比,展现了白雁飞翔的时空背景。后两句通过“汉骑营边”和“胡儿笛里”的想象,赋予白雁以边塞的哀愁与归乡的渴望。结尾的“石城霜冷”和“暮云声断”则预示了旅途的艰辛与离别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