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室七章
有室如虞,周之崇墉。
窒如穴处,无秋天冬。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
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倏晦倏明,凄其以风。
倏雨倏雪,当昼而蒙。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
岂无白日,寤寐永叹。
心之忧矣,匪家匪室。
或其启矣,殒予匪恤。
氤氲其埃,日之光矣。
渊渊其鼓,明既昌矣。
朝既式矣,日既夕矣。
悠悠我思,曷其极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虞 (yú):古代的乐官。
- 崇墉 (chóng yōng):高墙。
- 窒 (zhì):堵塞。
- 穴处 (xué chǔ):住在洞穴中。
- 耿 (gěng):明亮。
- 屋漏 (wū lòu):屋子的漏洞。
- 倏 (shū):突然。
- 凄其以风 (qī qí yǐ fēng):因风而感到凄凉。
- 蒙 (méng):昏暗。
- 靡 (mǐ):无,没有。
- 粲 (càn):明亮。
- 寤寐 (wù mèi):醒着和睡着。
- 永叹 (yǒng tàn):长叹。
- 匪 (fěi):非,不是。
- 殒 (yǔn):死亡。
- 恤 (xù):忧虑。
- 氤氲 (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渊渊 (yuān yuān):形容鼓声深沉。
- 式 (shì):法式,这里指按照规定的时间。
- 曷 (hé):何,什么。
- 极 (jí):尽头。
翻译
有室如虞,周之崇墉。 有室如乐官之所,四周是高墙。
窒如穴处,无秋天冬。 室内堵塞如同穴居,不分秋与冬。
耿彼屋漏,天光入之。 明亮的屋漏处,天光透入其中。
瞻彼日月,何嗟及之。 仰望日月,叹息何及。
倏晦倏明,凄其以风。 忽暗忽明,因风而感到凄凉。
倏雨倏雪,当昼而蒙。 忽雨忽雪,白昼也昏暗。
夜何其矣,靡星靡粲。 夜晚如何,无星无光。
岂无白日,寤寐永叹。 难道没有白日,醒着睡着都长叹。
心之忧矣,匪家匪室。 心中的忧愁,不是因为家室。
或其启矣,殒予匪恤。 或许它将开启,我不忧虑死亡。
氤氲其埃,日之光矣。 尘埃氤氲,日光依旧。
渊渊其鼓,明既昌矣。 鼓声深沉,光明已经昌盛。
朝既式矣,日既夕矣。 早晨已按时刻,日已西斜。
悠悠我思,曷其极矣。 我思绪悠悠,何时是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封闭而压抑的环境,通过对比室内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如日月、风雨、星光等,来增强情感的表达。诗人的忧愁并非来自物质的家室,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无奈。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生命尽头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