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陶给事德温福建阅武

· 王绂
驲骑南征向七闽,海霞红映锦袍新。 威行甲胄严边备,节秉旌旄识近臣。 花柳城池烟外晓,桑麻村落雨中春。 圣心务在安黎庶,使者应知慰远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驲骑(rì qí):古代驿站所用的马匹,这里指骑马的使者。
  • 七闽:指福建,古代福建有七个闽国,故称七闽。
  • 锦袍:华美的官服。
  • 甲胄(jiǎ zhòu):古代战士的盔甲。
  • 旌旄(jīng máo):古代军中的旗帜。
  • 近臣: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
  • 桑麻:指农作物,桑叶用来养蚕,麻用来织布。
  • 黎庶:百姓。
  • 使者:这里指陶德温,被派往福建的官员。
  • 远人:指边远地区的百姓。

翻译

骑着驿站的马匹向南前往福建,海边的霞光映红了新换的锦袍。 军威显赫,盔甲严整,边防坚固;手持旌旗,表明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城池中的花柳在晨雾中显得分外明媚,村落里的桑麻在春雨中更显生机。 皇帝的心意在于安定百姓,作为使者,应该知道如何安慰边远地区的民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陶德温作为使者前往福建的情景,通过“海霞红映锦袍新”等句,展现了南方的风光和使者的威仪。诗中“威行甲胄严边备”体现了对边防的重视,而“圣心务在安黎庶”则表达了皇帝对百姓安危的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使者的风采,也传达了朝廷的仁政。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