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连川吴彦器夜酌

· 王恭
延陵才子旧知名,今日应怜好弟兄。 客里襟期疑是梦,天涯萍水况多情。 清秋一叶琴中落,黄菊孤尊月下倾。 倾盖相逢还又别,不堪江上断鸿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此处指吴彦器的籍贯。
  • 襟期:抱负,志向。
  • 萍水: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如浮萍随水漂流。
  • 倾盖:指初次见面即如旧友,盖指车盖,倾盖即停车交谈。
  • 断鸿声:断断续续的鸿雁叫声,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

翻译

延陵的才子吴彦器早已闻名,今日得以相见,感觉如同遇到了好兄弟。在客居他乡的夜晚,我们的志向和梦想仿佛在梦中交织,而在这天涯漂泊的生活中,我们的相遇更显得情深意重。清秋时节,一叶落下的声音在琴声中回响,黄菊的香气伴随着月光下的酒杯,我们倾诉着心事。初次相见便如旧友,但转眼又要分别,不忍听那江上断断续续的鸿雁叫声,它们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吴彦器在秋夜的深情对话和即将分别的哀愁。诗中,“延陵才子”与“好弟兄”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吴彦器的敬仰与亲近;“襟期疑是梦”与“天涯萍水况多情”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深刻体验。后两句通过“清秋一叶”与“黄菊孤尊”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而“倾盖相逢还又别”则突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