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别意送陈伯武服阕之天官

· 王恭
无诸故国柳条新,折柳空江怅远人。 残雨绿芜分别路,断云归雁送行尘。 孤舟荡漾家林梦,双阙依稀帝里春。 遥想仲容终宦达,定应风木更悲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诸:古代闽越国的别称,位于今福建省一带。
  • 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枝象征离别。
  • 空江:空旷的江面。
  • 怅远人:因思念远行的人而感到惆怅。
  • 残雨:雨后的余雨。
  • 绿芜:绿色的草丛。
  • 分别路:离别的道路。
  • 断云:散开的云。
  • 归雁:南飞的雁,常用来象征秋季或离别。
  • 行尘:行人离去后扬起的尘土。
  • 孤舟:孤单的小船。
  • 家林梦:家乡的梦境。
  •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两座楼台,这里指京城的景象。
  • 帝里春:京城的春天。
  • 仲容:人名,可能是指陈伯武。
  • 终宦达:最终达到官职的高位。
  • 风木:风吹动的树木,这里可能指仲容在外任职时的孤独和艰辛。
  • 悲辛:悲伤和辛苦。

翻译

在古老的闽越国,新柳依依,我折下柳枝,在空旷的江边为远行的人感到惆怅。雨后的余雨中,绿色的草丛分隔了离别的道路,散开的云和南飞的雁送走了行人扬起的尘土。孤单的小船上,我梦见了家乡的林木,而京城的春天景象依稀在眼前。遥想仲容最终会官运亨通,但他在外的孤独和艰辛也让人感到更加悲伤和辛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切。诗中“折柳空江怅远人”一句,既体现了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后文通过对雨后景象和归雁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结尾处对仲容未来的预想,既带有祝福,也透露出对其可能面临的孤独和艰辛的担忧,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